圖文邊緣產生毛刺和鋸齒,其原因是:1、感光膠分辨力不高,致使精細線條出現斷線或殘缺。2、絲網印版曝光不足或過長,顯影時就會出現毛刺(鋸齒)。3、絲網印版印刷面不平整,有間隙,刮印時油墨溢出,造成毛刺。4、原底片不良。5、繃網角度不當。6、使用絲網目數太低,制版時就出現了毛刺。
絲印腐蝕標牌:腐蝕標牌是一種傳統的標牌,品種有用作儀器儀表面板的噴砂氧化填漆標牌,用作車船牌照、設備編號及各種機床電器銘牌的腐蝕烘漆標牌,用作工業環境比較惡劣的機電產品的銅質鍍鋒標牌,用作儀表、電子儀器表面裝飾的瓷質氧化極漆標牌,以及高光標牌等。這些標牌上的圖文過去全都是由液體感光膠(蛋白膠、骨膠、明膠、聚乙烯醇膠等)通過光化學法顯現的。這種方法盡管具有圖文變形小的優點,但存在制作工序多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和耗能多等缺陷。采用絲網印刷方法顯現圖文,可提高生產效率數倍,節約大量輔助材料和能源。
較好的油墨色純度高,透明性好,且具有較好的觸變性能和UV固化適中,一般說來,油墨可直接使用,不需要調節。但由于光碟的四色UV墨,因市場上品牌較多,質量參差不一,同時四色疊印不出的專用油墨,光碟廠仍需要調色,因此,就需要對油墨的粘度色密度、濃度甚至特別色要進行調配否則光碟上疊印的網點就會受到油墨的色密度和粘度的不同,使印刷的效果也就產生了偏差。例如,三原色中的Y與M,若等比例疊印,不管誰疊印在誰的上面,都應該呈現紅色(R)。但是由于油墨的本身密度、濃淡、品牌區別,有時會呈現出土紅色或黃紅色等,因此,我們就要對它們的色密度進行適當的調節。方法有:可以改變印刷色序試印,或當色序固定的話,在個改變印刷色順序時,則就應該改變疊印上層油墨的色密度,使其色密度下降,油墨的透明度提高。改變油墨色密度的方法是在源色油墨中加入本系列油墨的光油(無色油墨)調節。光油加入量是由色墨的色濃度決定,總之,在調節時,邊攪拌邊在色墨中加入光油,當加到色墨剛要開始但還沒有改變原來顏色時的光油量,立即停止,即可使用。
醫藥標簽印刷顏色的純正,是產品質量的基本要求。所以,如何進行準確的油墨調配,是十分重要的技術環節。按照三原色的變化原理,除金、銀色色彩(承印物是噴鋁紙的材料)以外,任何一種顏色都能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調配而成。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合調配后可變成近似黑色。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調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種不同色調的淺灰色墨。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種比例混調,即可調配成多種不同色相的間色或復色,但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若兩種原色墨等量混調后,可調成為標準的間色;兩種原色墨按不同比例混合調配后,可配成多種不同色相的間色,但其色相趨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
水性耐高溫絲印油墨的特點:水性耐高溫絲印油墨具有無毒、無味、無有機溶劑的揮發物、成本較低、材料來源廣闊、有良好的光澤性、耐析性、耐熱、耐磨性和耐水洗滌性、經濟衛生等特點。水性耐高溫絲印油墨根據產品用途,可分為:高光澤、普通光澤、亞光等三種。從絲網工藝上可分為:手動絲印和圓網輪轉絲印兩類。水性絲印耐高溫油墨在使用過程中,可消除對人體的危害及對環境的污染,已開始被食品、人造革、箱包等包裝印刷企業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