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印制電路板時,應盡量降低電源線和地線的阻抗,因為電源線、地線和其他印制線都有電感,當電源電流變化較大時,將會產生較大的壓降,而地線壓降是形成公共阻抗干擾的重要因素,所以應盡量縮短地線,也可以盡量加粗電源線和地線線條。在雙面印制板設計中,除了盡可能地加粗電源線和地線線條之外,還應在地線和電源線之間安裝高頻特性好的去耦電容。
目前,大多數印染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感光制網法。感光制網的原理是將含有對光敏感物質(如重鉻酸銨等)的制網專用粘稠膠液(簡稱“感光膠”)涂布道網坯上,低溫烘干后,將花樣分色黑白膠片包覆其上,然后進行曝光、顯影、沖洗等等,在網上制成所需花紋。它的核心是光敏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與膠液中的粘合劑發生化學反應,交聯固化,形成網狀結構,使固態的感光膠體不溶于水,而未經紫外光照射的部分,在稅種顯影時能膨脹、溶解,最后離開網坯,顯出原有的網孔。傳統的感光制網法,從分色描稿、黑白膠片制作、上膠、曝光、顯影到成品花網有30多道工序。總體上來說,工序多、工藝路線長、手工憑經驗操作為主,因而精細度、精密度、均勻性、重現性、速度和效率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特別是國際上印花圖案的設計風格朝著精細、朦朧,貿易訂單向著“小批量、多花色、快交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傳統感光制網法已經成了提高印花質量和快速反應能力的瓶頸。
裁刀使用一段時間后需要換刀,一般情況下,換刀和換刀條是同時進行的。換刀操作包括以下步驟:①刀片降到最低位置,與刀條接觸,切斷電源。②擰松刀片露在刀座外的螺栓,使刀片輕輕接觸墊板后再擰下螺栓,刀架(刀框或刀胎)升到原來位置,將刀片取下放在木制(或塑料)刀盒內。③更換刀條。刀條裝在切紙刀下的工作臺面上,更換時,按照刀條槽長度裁取一段新刀條,用刀片或砂紙將刀條表面的毛刺磨掉,然后鑲入槽內。特別提示:刀條鑲在凹槽內不能發生任何移動;刀條表面應與工作臺面平行。④刀片與刀架的高低要適當,一般刀片壓入墊板內的深度在0.3mm~1.5mm為宜。⑤換新刀片時,要確認刀片刃角與所裁紙張的抗切力是否相符,然后用軟布從上往下將刀片擦凈(刀刃部分不能擦)。輕輕拿起刀片,對準螺孔,擰緊螺栓。特別提示:刀條處應墊上薄紙板,刀刃不能碰到任何堅硬物。⑥試刀。刀片、刀條更換后,可空切試刀,檢查螺栓是否擰緊,刀片是否平整。刀片與刀條接觸后的壓痕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妥,可微調處理,然后再墊一沓新聞紙或膠版紙測試刀片的鋒利狀況。
墨色均勻、網點變形、印刷品上重影等幾乎都關聯到網點的控制。故彩色階調絲網印刷中加網線數也就受到這些因素影響限制,過去膠印給圖像加網線數一般為175線,絲網印刷比膠印更加難以控制,有人用到120線,一般都在80-100之間。很多時候盲目的加大網點線數就會導致網點的復制質量沒有提高反而下降。網點線數不同的網點增大規律:在網點百分比相同的情況下,網點增大值相同,網點線數越高,則網點增大率也越大。現在隨之而來的新型加網技術可以在2400dpi的輸出分辨率下實現300lpi甚至更高的加網線數。
絲印腐蝕標牌:腐蝕標牌是一種傳統的標牌,品種有用作儀器儀表面板的噴砂氧化填漆標牌,用作車船牌照、設備編號及各種機床電器銘牌的腐蝕烘漆標牌,用作工業環境比較惡劣的機電產品的銅質鍍鋒標牌,用作儀表、電子儀器表面裝飾的瓷質氧化極漆標牌,以及高光標牌等。這些標牌上的圖文過去全都是由液體感光膠(蛋白膠、骨膠、明膠、聚乙烯醇膠等)通過光化學法顯現的。這種方法盡管具有圖文變形小的優點,但存在制作工序多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和耗能多等缺陷。采用絲網印刷方法顯現圖文,可提高生產效率數倍,節約大量輔助材料和能源。